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按照教育部、司法部的相关要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积极承担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涉外律师、国际仲裁)研究生培养项目,与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北京仲裁委员会、厦门仲裁委员会以及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上海市方达(北京)律师事务所、北京市汉坤律师事务所、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北京市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等12家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创新与实务部门联合培养模式,共同推动法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2023年6月9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项目合作签约、实务导师聘任仪式暨“新时代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在明德法学楼601会议室举行。
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综合事务部主任魏庆,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院副院长谷岩、国际案件处处长李云,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副秘书长陈波,北京仲裁委员会案件二处处长陈亮宇,厦门仲裁委员会副秘书长林文阳以及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一级合伙人刘相文、非权益合伙人朱琳,北京市汉坤律师事务所联席首席执行官兼合伙人李晓鸣、合伙人李伟,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贾辉、合伙人张晓丹、高级顾问吴建安、合伙人陈效,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邓志松、高级合伙人钱学凯、合伙人贺雯,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中国区董事会主任兼中国区执行主任李正,北京市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郑晓东、管理合伙人张国栋、高级合伙人邬国华,上海市方达(北京)律师事务所人事总监常铮等合作单位领导、实务导师代表、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黄文艺教授、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杜焕芳教授、副院长程雷教授、副院长张龑教授、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洪荞、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研究院执行院长叶林教授、案例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喻文光副教授、法律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副主任张文亮副教授、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研究院副秘书长金印副教授等法学院领导、师生代表出席了活动。
活动第一单元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项目合作签约仪式,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杜焕芳教授主持了本单元。杜焕芳书记介绍了本次活动的背景以及与会嘉宾,并热烈欢迎各位嘉宾莅临本次活动。
首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黄文艺教授在签约仪式上致辞。黄文艺院长在致辞中指出,在各合作伙伴单位的长期支持和帮助下,人大法学院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教材建设、智库建设、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进入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的法学教育迈进了新的发展阶段,人大法学院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研究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对包括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在内的法学教育工作作出了战略性部署,提出要加强法治工作部门对法学教育的参与和支持力度,推动法学院校与法治工作部门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学生实习实训等环节深度衔接,同时强调法治工作部门要加强实践资源、实践平台和实践机会供给,推动法学教育与法治实务相互融合。人大法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中央部署要求,把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作为人才培养重点任务,提出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3个+”构想,即“理论+实务”“法律+外语”“境内+境外”多种教学场景和培养环节相结合的复合型培养模式。人大法学院希望以本次与各合作单位的集体签约为新起点,进一步加强与法治实务部门的紧密合作,共同为培养新时代优秀涉外法治人才、服务涉外法治工作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随后是签约仪式,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院副院长谷岩、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副秘书长陈波、北京仲裁委员会案件二处处长陈亮宇、厦门仲裁委员会副秘书长林文阳以及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一级合伙人刘相文、北京市汉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伟、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贾辉、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邓志松、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中国区董事会主任兼中国区执行主任李正、北京市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张国栋、上海市方达(北京)律师事务所人事总监常铮依次代表各合作单位上台进行了签约。
最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院副院长谷岩代表签约合作单位进行了发言。谷岩副院长表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涉外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对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应对外界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和参与全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培养涉外法治人才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走向世界、参与国际事务必须善于运用法治,强调要加快推进我国法律域外适用体系建设,加强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再次强调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因此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一项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工作。去年来我国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必须看到现有的涉外法治专业人才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新时代对外开放和涉外法治建设的实际需要,也不能满足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进程的迫切需求,因此我们仍然需要花大力气培养具备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的涉外法治人才。贸仲将与人大法学院承继以往合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深化合作机制,细化合作方案,为共同培养涉外法治人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全球交流合作以及国际新秩序的构建贡献力量。
活动第二单元是法律硕士实务导师聘任仪式,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程雷教授主持。
首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研究院执行院长叶林教授介绍了人大法学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项目双导师制实施情况。叶林教授表示,人大法学院自从成立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研究院以来,一直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上不断努力,通过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中引入“校内导师+校外导师”的双导师机制,结合理论界与实务界的优势,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职业方向。希望合作单位能够站在实务前沿的角度,在好的研究领域、研究选题上作出指引,帮助学生结合理论与实际,了解掌握国内外法律制度。
随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程雷教授介绍了本次实务导师聘任情况。程雷副院长表示,本次共聘请了63名具有丰富涉外法律服务经验的实务专家担任法律硕士实务导师,深度参与课程建设、学业指导、实习就业等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涉外法治理论体系学习和实务实践。为切实发挥实务导师作用,加强实务导师的规范管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专门印发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实务导师聘任办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实务导师研究生指导工作指引》,确保双导师制顺利实施。
最后是实务导师聘任仪式。法学院院长黄文艺教授、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杜焕芳教授、副院长张龑教授、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洪荞、叶林教授、喻文光副教授为实务导师颁发了聘书。
黄文艺院长、喻文光副教授为魏庆、谷岩、李云、陈波、陈亮宇、林文阳(左2到左7)颁发聘书
杜焕芳书记、洪荞副书记为刘相文、李伟、贾辉、吴建安、张晓丹、陈效、朱琳(左2到左8)颁发聘书
叶林教授、张龑教授为邓志松、钱学凯、贺雯、李正、郑晓东、邬国华、张国栋(左2到左8)颁发聘书活动第三单元是“新时代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专题研讨,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副主任张文亮副教授主持。来自各合作单位的代表结合实务中的相关问题和经验,就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
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综合事务部主任魏庆介绍了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与人大法学院的关系渊源,围绕学生考核考评机制和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范围界定两个问题发表了体会,并希望人大法学院能与各组织机构加强合作,由机构提供实践平台,校内教师提供理论支持,培养学生处理涉外案件、制定国际规则的能力。
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副秘书长陈波从受理案件范围、仲裁员构成、仲裁规则等方面介绍了海仲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海仲将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与优势,进一步通过“海仲杯”中国海事商事仲裁征文大赛、中国海事商事仲裁高级别对话会、中国海事司法与仲裁高端论坛等活动,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上给予支持。
北京仲裁委员会案件二处处长陈亮宇提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首先要有开放的心态,要把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联系起来,在走向世界的同时也要对本土文化和法律制度有充分的了解。其次要有开放的视野,培养具有跨学科、跨文化的复合型法治人才。最后要由法学院校、实务部门打造多元合作培养机制,引导学生实习就业时选择最有兴趣的实务部门和业务领域,为国家涉外法治建设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厦门仲裁委员会副秘书长林文阳就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提出了“一个定位和三个转向”。他明确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培养大批的涉外法律实务工作者”,并围绕这个定位提出了“从分散模式转向集合模式”“从单一方法转向复合方法”“从着眼现在转向放眼未来”三方面人才培养思路的转向。
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一级合伙人刘相文提出了关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问题的五点思考,一是为什么需要涉外法治人才,二是需要什么样的涉外法治人才,三是法学院和律师事务所如何构建合作机制,四是中伦律师事务所能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贡献什么,最后是涉外法治行业的未来展望。
北京市汉坤律师事务所联席首席执行官李晓鸣从自身实务经历,谈论了对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感触。他指出作为律师应当建立起对自身职业的认同,同时应当对自己国家的法律制度、文化有充分的了解,从而真正在国际法律交往中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贾辉就涉外青年律师的培养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我们培养涉外青年律师的初心和愿景到底是什么,二是如何培养涉外青年律师,三是当前培养涉外青年律师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方案。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钱学凯认为,涉外律师应当具备丰富且扎实的法律知识,不仅要熟悉掌握国际法,也要打好国内法尤其是中国法的基础,同时还应当具备过硬的外语能力和多元的国际视野,这样才能处理跨区域、跨领域的复杂法律问题。此外他还谈论了涉外律师的职业选择、专业领域拓展等问题。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董事会主任、中国区执行主任李正介绍了盈科律师事务所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上的现有资源,并提出了三点设想,一是与人大法学院共同建设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盈科实践基地,二是吸收人大法学院的优秀涉外法治人才到海外分所工作,三是积极推行国际模拟仲裁庭,通过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实现涉外法律知识教育与实践能力的深度结合,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北京市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郑晓东围绕“多元化”谈论了对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建设的理解,一是人才需求的多元化,二是人才培养方式的多元化,三是学生来源的多元化。他表示金诚同达目前形成了强大的WTO争端解决机制团队、海外投资团队和资本业务团队,能够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提供多元化的实务视角。
活动最后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程雷教授进行会议总结。程雷副院长表示,在各合作机构、律所的大力支持下,人大法学院的师生将继续努力,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一大批堪当新时代涉外法治工作重任的优秀法治人才。
至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项目合作签约、实务导师聘任仪式暨“新时代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正式结束。